本期主题:拜师学艺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故事会2014年

  现在的年轻人,都是投简历找工作,进了公司再积累工作经验。古时候可不一样,讲究的是拜师学艺。所谓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,可见师徒关系有多亲密。所以,从古至今,民间流传下来不少师傅和徒弟之间的故事,今天我们就挑几个给大伙儿说一说。
  怯剃头
  从前有个小徒弟,跟着师傅学剃头。头三年,师傅什么也不教,就让他干零活儿,折腾了三年,才肯开始教他手艺。
  最开始要练手法。怎么练呢?师傅买了个大冬瓜,弄一根绳儿拴到冬瓜把上,吊在后屋里,让小徒弟刮冬瓜皮,刮得薄厚都一样了,手法就算练出来啦。
  可是练手法的时候,有零活儿还得小徒弟干。有时候,他正刮着冬瓜皮呢,师娘叫他:“徒弟!倒水去!”小徒弟心里纠结了:刀往哪里搁呢?搁在兜里吧,怕把兜给割坏了;搁在桌上吧,怕掉在地上摔坏了。这时,他心一机灵:那就把刀插在冬瓜上吧。
  等他把水倒完,把刀再拔出来,接着刮,正刮着呢,师傅又叫:“徒弟,扫地去!”小徒弟把刀“噗”一下又插在冬瓜上,扫完地接着再刮。天天就那么练,习惯成自然。
  有一天,来了个街坊二大爷,想要剃头。这时候,店里伙计们都做活儿呢!师傅过来,跟二大爷客气:“对不起,今天太忙,没人给您剃,改日您再剃吧!”
  可二大爷说:“你们这儿不是有个学徒的吗?让他好赖给我剃剃就行啦!”
  师傅想想也是,便喊小徒弟出来。这时小徒弟在后屋正刮着冬瓜呢!听着他师傅喊他,便吼了声:“来啦!”就把刀子“噗”一下插到冬瓜上,来到前厅。
  师傅连忙介绍:“来!我给你引见引见,这是你二大爷,你给他剃剃头。”
  徒弟一听胆怯了。二大爷说:“没关系,剃好剃赖没啥。”小徒弟这才把刀拿过来,可却半天不敢下刀。二大爷又鼓励他:“你甭害怕,大胆地剃吧!”
  小徒弟一鼓作气,拿起刀来,一个猛劲,“刷”地剃下来啦。他甭提多高兴了,心说:我这手艺算学成了,到哪儿也能挣出饭来啦!正高兴着呢,后屋师娘又叫他:“徒弟!扫地去!”
  只听小徒弟抱怨道:“真麻烦!”接着把刀往脑袋上“噗”一下,“哎呀!”二大爷的脑袋立刻开瓢冒血了。
  修锅补碗
  从前,做修锅补碗手艺的,有两句行话,叫“修锅不断风,补碗不断弓”。这是说他们同行里头,撞到别人在做活,只要修锅的风箱还在拉,补碗的弓还在动,总要上去凑一手,做下活来工钱大家分,这规矩是有来历的。
  据说,修锅、补碗的祖师,是李老君。最初,只有三个徒弟跟他学这个手艺。大徒弟、二徒弟都蛮好,唯独小徒弟是个拐子,走路不方便。
  学手艺的时候还好,可等满师后挑担出门做生意,他就没两个师兄方便了!
  每天回家来,小徒弟都对师傅哭:“寻不到活做!”
  李老君问:“怎会寻不到?”
  小徒弟说:“两位师兄跑得快,我跑得慢,活总被他们寻去了。”
  于是李老君就对大徒弟、二徒弟说:“他跑不过你们,你们要拉扯他点。”
  大徒弟一听,说:“要是跟他跑得一样慢,耽误干活啊!”
  二徒弟一听,说:“索性让他蹲在家里,我们赚到钱,分点给他就是。”
  李老君说:“他不是不肯跑,是跑不过你们,往后这样子,你们寻到生活,只要‘修锅不断风,补碗不断弓’,他跑来撞到了,就让他帮着做,你们分点工钱给他。”
  两个徒弟一听,师傅这话在理,就答应了。就这样,这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规矩传下来了。
  师徒情
  从前,有位老中医,他医道高明,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。
  为了把自己的医术传下去,老中医收了名徒弟。这徒弟非常聪明,谦虚好学,老中医十分赏识他,也乐意尽心传授医术,时间一长,徒弟进步很大。有时,有病人来看病,逢师傅不在,就让徒弟看。而且经徒弟看的病人一个个都痊愈了。渐渐的,徒弟的名声传出去了。
  老中医听到这些事后,有些不自在,常为一些小事对徒弟大动肝火,终于有一天,他让徒弟另立门户。
  老中医又给妻子讲了徒弟的事,妻子说:“怎么,徒弟真的有点进步你就不高兴啦?”老中医生气地摆了摆手,说:“你不懂。”便躺在了床上。谁料,这一躺就起不来了,其间,妻子给他请了许多神医,服了不少药,都不见效。
  这天,妻子把丈夫的徒弟请来了。徒弟切过脉后,开了个药方,药方上写着:当归八钱,川芎二钱,桃仁二钱,炮姜五分,炙甘草五分,水煎服。徒弟前脚出门,老中医马上拿起药方,看徒弟有何高明之处,不看便罢,一看哈哈大笑起来。
  妻子问为啥,老中医说:“他开的是‘生化汤’,是给产妇吃的药。”笑完了,就把药方贴在墙上,每天只要看见就嘲笑徒弟,不知往阎王爷那里送了多少病人呢!笑声中,老中医的病一天天好起来。
  这天,徒弟上门探望,老中医狠狠训斥道:“亏你还是我徒弟,竟开出这样的药方。”
  徒弟听了,不慌不忙地说:“师傅,我知道你中气积郁,因此开此方让你高兴,病自然就好了。”
  老中医听了,恍然大悟,拍着徒弟的肩膀说:“嘿,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,今天就在师傅家吃饭。”从此,师徒又和好了。
  贪师傅
  有个贪心吝啬的裁缝师傅,收了个徒弟带在身边打杂。
  一般师徒俩到一家人家去做衣服,主人就端出两碗饭:一碗大的,给师傅吃,另一碗小一些,给徒弟吃。但这个裁缝师傅通常把两碗都吃光,让徒弟饿肚皮。徒弟饿得很难受,就决定教训一下师傅。
  有一天,裁缝师傅要为一个大官做一件朝服。量尺寸那天,师徒俩到官府去,期间一个仆人进屋说:“厨房已为二位备了点心,请二位品尝。”
  裁缝马上说:“我徒弟吃太饱了,我从昨天起就没吃过饭,一直在干活。”说完,把针别在草席上,去厨房把点心吃光了。  这时,大官进屋没见裁缝,便问徒弟:“你的师傅呢?”
  学徒叹了口气说:“我苦命的师傅正在厨房里吃点心。”大官不解地问:“你为什么说他苦命?”
  徒弟赶紧故作惊讶地回答:“难道大人您不知道,我的师傅每月要发一次疯?他发疯时就把客人们的衣料剪碎,不过您放心,我知道我师傅几时要发疯。”
  大官好奇地问: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
  徒弟忙说:“我靠观察啊。如果师傅连吃两碗饭就是要发作了。如果他吃饭后在席子上摸,就是说,过不了多久他就要开始剪衣料了。”
  “他发疯的时间长吗?”大官不安地问道。
  “不长,只要用竹棍往他脚后跟敲二十下,他就马上能恢复正常。”徒弟说完后,悄悄地从席子上拿走了师傅插着的针。这时,师傅从厨房里出来了,师傅向大官鞠了个躬,说:“谢大人,我从来没吃到过那么好吃的点心。”
  大官提防地问:“你吃了几碗?”“大人,我吃了正好两碗。”裁缝回答说。说完,他坐在席子上,开始寻找针了。但针没有了,于是裁缝就急忙用手在席子上摸。
  大官一见,赶紧吩咐仆人们说:“快!抓住他!把他的手缚起来!”大官接着又对徒弟说,“现在,你去把角落里的竹棍拿来,往你师傅的脚后跟打二十下!”
  徒弟听了这个,心里说不出的高兴,于是,他兴高采烈地执行了大官的命令。
  事后,裁缝知道了事情的缘由,再也不敢吃学徒的那份饭了。
  老铁匠秘传“绝招”
  话说有一个非常老实的铁匠师傅,一辈子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打铁功夫,因此远近闻名,门徒很多,而且个个都是精兵强将的打铁好手。
  老铁匠膝下无子,所以平时还是留了几手绝活没有教给徒弟。
  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老铁匠到了古稀之年,有些担忧起来:这绝活儿传给谁?要不然可真要失传了!因此他赶紧又收了最后一个关门弟子,传授铁匠秘籍绝招。小徒弟得到了真传,自然人才出众,技高一筹,翅膀也硬了,也能单打独斗闯江湖挣大钱了。可是他却把师傅忘得一干二净,整整三年没有登过师傅的大门。
  老铁匠寒心了,心想:我把浑身功夫都传给了你,像对亲儿子一样,毫无保留,实指望你能有所回报。可想不到你竟忘恩负义,过河拆桥啊!
  后来,老铁匠重病卧床,捎信儿给这位关门弟子说:师傅有病,有绝招相传!快来!
  弟子听说师傅还有绝活,赶紧买了烧饼麻糖、水果点心,挎着毛篮,一路小跑来,想学师傅的绝招。
  才寒暄了几句,徒弟迫不及待地问老铁匠:“你还有啥绝活没传给我?”老铁匠一本正经对“心爱”的徒弟说:“其实就剩下这最后一招了,以后可千万记住:铁烧红了不要用手去摸!”
  徒弟听了哭笑不得。
  竖子行医
  明朝成化年间,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有位神医,带着个徒弟四处行医。
  这天,神医见徒弟读书有些漫不经心,便把他叫到跟前,命他背诵刚教的汤头歌。谁知,徒弟竟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,还说:“师父,您就别考我这些了,医书都是死的,这世上恐怕没有人会照着医书生病吧,这些都只能做个参考,治病时还得随机应变。”
  一听这话,神医的脸就白了:这孩子小小年纪,才学了几天,竟然就如此狂妄。他当即狠狠地教训了徒弟一通:“虚心成材,不虚心成柴。医者仁术,你手中可握着他人的性命,千万马虎不得啊。”
  话虽如此,但神医心里却觉得这孩子不同寻常,便暗暗多留了一份心。打那以后,神医出诊时,总要带上这个徒弟,目的就是要他多看多学,日后能有所作为。
  有一回,神医带着徒弟出诊回来,半路上就被几个人拦住了。原来这家的妇人难产,请了附近最有名的稳婆去,用尽办法都不能顺产,眼见产妇性命难保,便希望神医能去救人。神医急忙带了徒弟赶到患者家中。
  按那时的规矩,男大夫是不能进产房的。神医便在外面隔着窗指点,由里面的稳婆接生。可是,神医医治了半天,胎儿只露出了个脑袋,小脸儿却已经憋得青紫,眼见活不成了。只听里面的稳婆高呼:“产妇又晕了!实在使不上力气,再迟疑,恐怕两条命都要丢……”
  神医听了,在窗外也急出了一身汗。这时,徒弟悄悄对神医说:“师傅,徒弟我有个法子,师傅不妨试一试。”说着,附耳如此这般把主意说了,神医听完,不住地点头。
  接着,神医吩咐里面将产妇臀高头低,倒仰着垫起来,又让稳婆为产妇捏腿捏脚。
  一切妥当之后,突然,只听那徒弟在院子里失声大叫:“大老虎啊,闯进院里了,救命啊!”
  原来,这些日子,村里正闹虎灾,这柴篱小院,哪能挡得住下山的猛虎!屋里人听说老虎进院,顿时慌乱成一团,刚要四处逃匿,就听“哇”的一声啼哭,婴儿竟然生下来了!
  其实哪有什么老虎,都是徒弟急中生智,想出来的办法。
  他料到产妇昏迷,乃是力气用尽,便让她倒仰着。为什么要谎称老虎入院?因为这当母亲的,保护孩子乃是天性,昏迷中听到有老虎,必然会想到保护胎儿,下意识爬起,借着倒仰的姿势,拼足最后一点力气,孩子自然就能生出来了!

(作者: 来源:《故事会》杂志)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