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装修”引出的故事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故事会2007年

“装修”引出的故事
  有钱了,买房了,装修了,操心了,出汗了,人累了,腿酸了,心烦了,头大了,动嘴皮子了,用心思了,抹眼泪了,酸甜苦辣全来了,千奇百怪的故事发生了……
  
  ●第一个故事●
  想出了一条离间计
  小郑新买了一套房子,想好好装
   修一下。你别以为小郑多有钱,他可是被银行每月“按”在地上再“揭”一层皮才买的房子!
  不装修不知道,原来装修房子竟需要这么多的原材料,平时光看人家屋里风光了,不知道人家辛苦都在墙里。这当儿,小郑望着刚卸下的堆成小山的两方沙子,有点傻眼:将近3吨重,怎么弄到5楼上去?
  就在这时,“叮铃铃……”来了一个十多人组成的车队,看他们的打扮,像是附近郊区的农民,这些人就是“背楼”的,也就是帮户主把装修材料弄上楼去的,居民们称他们是“飞虎队”。为首的一个被人称作“胡总”,他和小郑讨价还价,说是搬这些沙子要150元,他说:“嘿嘿,小兄弟,6000斤啊!你这又是5楼,每斤每层才收你5厘钱!”
  小郑被他弄糊涂了:买这些沙子才花140元,搬运费怎么也不能比买价还高呀!最后好说歹说,小郑付了140元。
  讲好了价钱,“胡总”指挥那帮人搬了起来,一眨眼,两方沙子像长了腿一样飞上了楼。
  “飞虎队”干完了活,拿了钱走了,这时,小郑的手机响了,是同事打来的,几个同事和小郑一起买的房,经常互相传递信息,同事在电话里说:“‘背楼’了没有?哦,你给了多少?140元?你呀,太实心眼了,人家两方沙子只给100元!”
  小郑后悔不迭,他想啊想,终于想出了一条计谋:这支“背楼”队伍里有个姓赵的,说话有点娘娘腔,人称“假娘们儿”。小郑的计划是:使离间计,瓦解这支“背楼”团队!
  这天,水泥商要送来一车水泥,事先,小郑特意嘱咐水泥商天黑后送货,然后,趁“胡总”不在,小郑悄悄找到“假娘们儿”,拉到一边过话儿。小郑递上一支烟,替他点着了,说:“赵哥,傍黑要来一车水泥,‘胡总’不在,你能当个家不?”
  “假娘们儿”眼一瞟,说:“哟,这话儿说的,咋当不了家?你以为他是头儿啊?屁!谁也没选他!”就这样,两人一拍即合,密谋停当。天黑以后,一辆载着水泥的车悄悄停到了楼下,“假娘们儿”带着一个民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档活干了,小郑递上了一晚上的劳动所得:每人20元。
  第二天上午,这“离间计”的成效就立竿见影了:每次来料,楼下就聚集成两帮人马,一帮以“胡总”为首,一帮由“假娘们儿”率领,小郑在中间主持召开“竞标会”——谁出的价低让谁背,这样一来,总有一帮人马灰溜溜地离去,鹬蚌相争,获得实惠的是小郑。
  装修结束,小郑和几个同时买房的哥们儿在一起吃饭庆祝竣工。席间,小郑得意地向众人炫耀他的离间计,不料大伙儿交流时一对账,天哪,别人的“背楼”费用竟然都比小郑的便宜!其实,“假娘们儿”和胡总“竞标”时一唱一和,那是在演戏给小郑看,表面上看价是往低处走,其实价早就抬高了。小郑恨不得一下子钻地板缝里去,郁闷极了。
  这天,小郑准备搬家了,搬家公司的车子还没到,突然来了一队三轮车,为首的就是那个“胡总”,他笑吟吟地对小郑说:“郑师傅,今天我们兄弟是来给你帮忙的,一是恭贺你乔迁之喜,二嘛……嘿嘿,我们好像还欠你点背楼费啊,呵呵……”
  
  “装修”引出的故事
  ●第二个故事●
  好一个有才的张经理
  郭女士的丈夫是个局长,最近,郭女士把乡下单身一人的父亲接进了城,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史经理知道这事后,当即提供了一套三室二厅的公寓房给郭老汉住。房是新房,尚未装修,史经理又马上找了一家装修公司,他对那公司的负责人说:“用最高的标准,最好的材料,最好的工人。我先给你预付一半款,装修好后,如果郭大爷他老人家住着满意,我还有奖金。”负责人连连点头,要史经理放心。
  谁知消息不知被谁走漏了,一些人不愿意了,包括赵经理、钱经理、宁镇长、顾乡长、林区长、秦主任等,或亲自登门,或打来电话,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,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:“郭姐,反正你得给我匀出一间、两间的让我装修,不然我就呆在你家不走了!”郭女士没办法,只好想了个折中的法子,大家这才皆大欢喜。
  这天中午,郭女士下班回家,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站在院门口等,这人她认识,是兴达公司的张经理,张经理一见郭女士立刻嚷开了:“郭姐呀郭姐,你太不像话了!老爷子装修新房,你为什么不吱一声?拿我们兴达公司当外人是不是?我们杜总去参加广交会了,昨晚,他从广州打来长途电话,把我大骂了一通,他下军令状了——如果老爷子新房装修我们出不上力,我这个经理就不用干了,所以,你无论如何也得让我们出钱装修一下。”
  郭女士是真为难了,说:“张经理,实在是没地方了,你要不信,咱们一块儿去新房那看看……”于是,张经理开车拉着郭女士,来到新房。这房子也就100个平方,却挤着20多个干活的,电锯声、电钻声、敲打声,乱成一片。郭女士领着张经理,一边看一边介绍:“这大客厅,是赵经理找的人在干;小客厅,是钱经理找的人在干;大卧室,是宁镇长找的人在干……”最后来到卫生间,郭女士说:“你知道开发区的秦主任吧?他只捞到了一个卫生间,这里,是他找的人在干。”
  张经理见这房子实在没啥地方可以供人装修了,只好垂头丧气地送郭女士回家,但他仍不死心,还赖在郭家磨蹭着。正在这时,楼上传来了郭老爷子的咳嗽声,郭女士突然灵机一动,说:“对了!我娘死得早,我爹在乡下苦了一辈子,哪也没去玩过。我们两口子忙,一直想陪老爷子出去玩玩,也腾不出工夫。张经理要是方便的话,找个人陪我爹四处转转?”
  张经理一听,大喜过望:“方便!方便!他愿去哪玩,我亲自全程陪同!”说着,张经理就要带郭老爷子走,郭女士要给老爷子拿换洗衣服,张经理嚷道:“不用了,我给老爷子里里外外买新的!”就这样,张经理当天就陪着郭老爷子出门旅游去了。
  二十多天后,新房装修好了,张经理也带着郭老爷子旅游回来了。郭女士一看,不对呀,怎么多了一个徐娘半老、风韵犹存的女人?怎么回事?郭老爷子吞吞吐吐地向女儿道出了来由:
  郭老爷子村里有个卖豆腐的女人,年轻时得了个绰号叫“豆腐西施”。前几年,她男人当包工头发了财,不要她了,和她离了婚,一双成年的儿女也跟着爹进了城,家里只剩下她一人,仍然卖她的豆腐。郭老爷子常去买豆腐,一来二去,两人有了好感,谈起了“黄昏恋”。前不久郭老爷子进城,那女人哭了一宿,还真有点生离死别的样子。这次,郭老爷子出来旅游,张经理心细如发,从老爷子的口中打探到了这事,于是,他立即更改行程,去了郭老爷子的老家,给两人办理了结婚证,把“豆腐西施”一块带回来了。此外,郭老爷子说城里污染严重,恐怕住不惯,张经理就在当地找了家装修公司,把老爷子乡下的老屋装修一新,说:“老爷子,您和老伴,城里乡下,愿住哪就住哪,缺什么,有什么事,只管开口!”当然,名片他是早给老爷子了。
  “装修”引出的故事
  郭女士是个孝女,见鳏居多年的父亲老来有伴,她打心眼里替父亲高兴。原打算雇个老阿姨服侍父亲,这下也不用了,自己能少操多少心啊!另外,父亲在乡下呆惯了,进城后一直嚷嚷不舒服,空气刺鼻子,水也不好喝,想回去,现在乡下老屋也被张经理装修一新了,老两口回去住她也放心了。
  一周后,郭女士在饭店摆喜宴,为父亲举办了婚礼,她那位当局长的丈夫也出席了。兴达公司的杜总向局长敬酒时,郭女士乐不可支,直夸张经理会办事。杜总敬酒回来后,笑眯眯地拍了拍张经理的肩膀,说道:“你小子,太有才了!”“装修”引出的故事
  张经理确实有才,但他的“才”用在歪门邪道上了,他后来和郭女士的丈夫——也就是那个局长越挨越近,生意也越做越大,最后违法乱纪,被判了重刑,当然,那是后话了……
  
  ●第三个故事●
  这里的装修静悄悄
  小民买房已经两年了,因为装修要花一大笔钱,手头紧,所以一直是个毛坯房,可最近要结婚了,不装修不行,但装修起来却有个大难题:这里的住户都已经入住两年了,现在他单独装修,不把人吵死才怪呢;而且,楼下还住着顾大爷和他的老伴,顾大爷有心脏病,听不得噪音,他自己家装修那阵子,就和老伴躲到了乡下,可现在没法躲了,去年他中风偏瘫躺在了床上,一直到现在还起不来,吃喝拉撒全靠老伴伺候。
  小民正在为这事为难,顾大爷的老伴却找上门来了,大娘说:“小民,你只管装修吧,自从老头中风后,不知怎么回事,他的耳朵也聋了,噪音再大,他都听不见。”
  小民一听,心里踏实了,但他怕影响其他户主,还是再三叮嘱装修工:声音尽量轻些,午休和晚上绝对不能干发出噪音的活儿,邻居们都很感动,他们没想到这里的装修居然是静悄悄的。
  这种静悄悄的装修毕竟影响了进度,眼看结婚的日子快到了,可工程只完成了三分之一,小民急呀,邻居们知道这事后,都不好意思起来,便一起找到小民,说:“你别顾忌太多,让装修的抓紧干吧,别到结婚时房子还没完工呀!”小民听了这话,感动得眼窝湿漉漉的,他点点头,说:“好吧,我听大伙的。”
  第二天,装修队就开始放手干了,噪音一天到晚响个不停,邻居们听着这噪音,不但心里不烦,反倒松了一口气,大家都盼着吃小民的喜糖呢!
  可就在装修快要完工的前一天,突然出事了,当时还没下班,小民不在,装修的工人正在房里干活,突然门外传来敲门声,开门一看,是楼下的大娘,大娘对工人说:“我家老头子快不行了,帮我送医院吧……”工人们立即拨打120,将顾大爷送进了医院,经抢救终于脱离了危险。
  小民听到消息后马上赶到了医院,顾大爷刚刚苏醒,见小民来了,不好意思地笑笑,说:“小民,大爷吓着你了。”小民赶紧说道:“大爷,您别说话,好好休息。”大爷说:“我没事,这种病喘过气来就好了,你快去忙装修的事吧。”
  小民听了大爷的话,似乎想起了什么,猛然一惊,忙问大娘:“大娘,您不是说大爷聋了吗?”大娘这才道出了实情:“小民,你大爷没聋,他是怕耽误你装修,才这么骗你的。”
  小民一下愣住了:“您是说这些日子里,大爷一直忍受着我家的噪音?”大娘说:“不,要这样他早就没命了,他特意让我买了一对耳塞,天天塞在耳朵里,可就在今天,女儿打来电话,非要和他说话,结果他一摘下耳塞,就听见楼顶发出一阵电钻声,他一下就昏倒了……”
  小民听完,眼泪涌了出来……
  
  ●第四个故事●
  墙洞里的秘密
  王二小在城里打了几年工,手里有了一些积蓄,就找到二手房交易公司,购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旧房。
  王二小从交易公司拿了房子钥匙后,首先请人设计了装修方案,接着便开始做一些装修前的粗活:敲掉地砖,拆除隔墙。为了省钱,这些粗活他自己做,只请了一个乡下的泥瓦匠帮忙。晚上,王二小回乡下老家去拿东西,给他帮忙的那个泥瓦匠一个人住在那房子里。第二天早晨,王二小从乡下回到城里,打开房子一看,我的天哪,给他帮忙的泥瓦匠倒在血泊之中,死了!
  房子才开始装修,就死人了,出这样的大事,把王二小吓得魂飞魄散,他赶紧打电话报了案。
  只片刻工夫,警察就来到了现场。经勘察,死者是被人用刀子捅死的,死亡时间大约在夜里十二点以后。是谁杀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泥瓦匠呢?警察忙活了好几天,一无所获。
  王二小在得到警方允许后继续装修他的房子,这一天,他在拆除一处隔墙时意外发现墙壁里有一个暗洞,用手一摸,里面空的。一个普通的住房,在墙壁里弄个暗洞做什么呢?王二小有些不解,就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警察。
  一个月后,王二小的房子装修好了,就在这个时候,警察上门来了,警察一进门就笑吟吟地说:“谢谢你,王二小同志,你为我们提供了线索,让我们破了大案,你可以获得五万元的奖金。”
  王二小一听,惊呆了。
  原来,王二小把发现暗洞的事告诉警察后,警方立即进行了调查,很快得知这房子的旧主是市博物馆一名叫刘三的职工,现已迁往深圳居住,他在那里花两百多万元买了一套高档住房。一个普通职工怎么会那么有钱呢?于是警察对他进行了侦查,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了:三年前,市博物馆有两件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盗,当时公安局悬赏五万元作为提供线索的奖金,可是三年过去,没有任何线索。这次王二小装修房子,泥瓦匠被杀害,而旧房又是博物馆职工住过的,墙壁里又有暗洞,警方觉得疑点很大。
  于是,警察到深圳找到了刘三,几经审讯,刘三供认了:三年前,刘三神不知鬼不觉地偷盗了博物馆的两件国宝,得手后,他把其中一件以五百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文物贩子,另一件因没找到合适的买家,只好在住宅的墙壁里开了一个暗洞,把东西藏了起来。刘三在盗窃国宝后想金蝉脱壳,便以身体不好为由,辞了博物馆的工作,举家迁徙,远走深圳。在去深圳的前夜,他把那件珍宝从墙洞里拿了出来,和其他贵重物品一起装进了一只箱子里,可到深圳后,打开箱子一看,什么物品都在,唯独那件宝物不见了。原来刘三自从盗取国宝以后,因惶恐而患了梦游症,在去深圳的前夜梦游时,又把宝物从箱子里拿出来放回了墙洞里。
  刘三没办法,只好偷偷从深圳返回,趁夜深人静时打开房门去墙洞里取宝物,不料突然听到身后有人,刘三没想到屋里会住着装修的人,为防止露出马脚,他毫不犹豫地一刀捅了那个泥瓦匠……
  不久,王二小从乡下搬进了城里的新房。在搬家时,王二小去了那个泥瓦匠的坟头,跪下磕了三个头,然后又去了泥瓦匠家,悄悄地把公安局奖给他的五万元奖金放在泥瓦匠爹娘的炕头上……
  
  “想出了一条离间计”作者:无字仓颉;“好一个有才的张经理”作者:老三;“这里的装修静悄悄”作者:王国玫;“墙洞里的秘密”作者:邓耀华。
   (题图、插图:刘斌昆)
(作者:无字仓颉 等)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